发布时间:2025-10-15 18:10:25    次浏览
2016年10月28日,达晨创投2016年经济论坛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的新大楼举行。在会上,达晨创投总裁肖冰,总结了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和平庸甚至失败企业家的种种不幸,用了极其数据化和诙谐的描述方式,展示了达晨眼中,创业企业的成败密码。 截至目前,达晨创投已投资350多家企业,累计IPO上市企业数量近60家。随着创投行业“政策春天”的来临,达晨创投正在系统化地打造股权投资的生态圈。创客猫曾报道过肖冰在中国投资年会上的预言《挂牌新三板并非“上岸”,创投行业更应回归本源》肖冰认为,达晨的“因时而变”体现在把握节奏、踏准周期,因时调整投资的细分方向和不断总结经验。比如,当热门行业的一流项目已经被投完时,达晨也不愿参与二流项目的投资,转而寻找更有投资价值的细分行业。同时,“因时而变”还包括在投资350多家企业、培育了近60家上市公司后,达晨创投有意识地将原先零散的构造投资生态圈的想法实践为系统化的“生态+平台”模式。具体来看,体育、B2B、军工和大数据是这一战略下走在前面的行业。9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完善创业投资税收政策;完善创业投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同时,自2014年以来,各地政府纷纷成立引导基金,规模从几亿到千亿不等。一时间,创投行业“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的“募资”得到极大改善。肖冰强调,今年不应该关注于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投资,而是更关注于机构内部机制的变化。通过机制变化释放生产力,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投资行业来。“随着国家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视和行业地位的提升,本土创投机构正迎来‘最好的时代’。”肖冰说以下为肖冰在《达晨2016年经济论坛》上的主题分享:《解密达晨350家创业企业的成败密码》 达晨投资16年投资351个 耗资126亿元 现在有一个说法“我们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每一个企业都是大数据公司,企业最值钱的是大数据资产。达晨经过16年的发展,现在最值钱的是什么?有人会说是品牌、渠道或是团队,我认为可能是达晨的大数据——围绕16年的投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特别可贵的是这个数据样本量足够,同时又非常准确。我们了解这些企业的真实数据,能从数据中挖掘出什么、能够总结出什么规律、能力为被投企业,或者是准备看的企业提供哪些帮助,这个才是最有价值的。 达晨投了16年,看的企业超过百万家。投资金额差不多有130亿,真正做深入尽调的企业有超过1万家,最后成功投资的有300多家企业。这个数字、这个规模在国内同行里是名列前茅的。我们真金白银地投出去了350个企业,真金白银地投下去了差不多130亿人民币。我们投资的区域的分布和行业非常广泛,主要围绕TMT、智能制造、消费服务做了很多布局。同时在其他领域,如医疗健康、军工、现代农业、清洁技术也有广泛的布局。区域分布上,北、上、广、深是投得最多的。但在中国其他主要省份达晨也有投资,这里面可以反映出很多东西,哪些省的投资质量特别高,某个地区投资的大部分是成功的,某个地区的投资大部分是失败的,这是区域的样本分析,也有行业的样本分析。达晨内部对投资企业有一个星级评定,每个季度都会对投资企业的运行状况、运营数据做一个跟踪、分析、复盘这个季度经营怎么样,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高速增长,是不是超预期。我们把投资企业按照五星级技术评定,每一个星级最后就代表着这个企业的判断。比如五星的是超预期的,或者是特别符合预期;四星的可能是基本符合;三星的可能是一些平庸的,甚至是不死不活的;二星的可能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很可能失败的;一星的基本上都是要死的,大概是这样的分级标准。从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五星级的分布基本上,75%是四星和五星,15%是三星的,10%是一星的和二星的。这意味着达晨投资的优秀企业和明星企业大概占了75%,平庸的企业占了15%,失败的公司占了10%。这些企业中有从五星级突然变成四星三星的,也有内部已宣判死刑了,但慢慢又成了四星五星并且上市的。因为样本足够多,基本上每年都符合这个分配的比例。 从这一指标出发,截至2016年9月30日,达晨投资项目中,1星占比4%,2星占比6%,3星占比15%,4星占比19%,5星占比57%。其中,4、5星项目合计占比75%。企业都处在同样的宏观环境、行业背景下,主观上,企业家不缺乏勤勉和努力,那为何会有上述天壤之别呢,达晨也在从中寻找是否有规律可循。 成功的企业家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有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每一个企业都是经过达晨体系严格的尽调、内部决策流程的。这么多聪明的大脑分析最后决策的项目,没有一个项目是随意投资的。每一个企业达晨都希望能成功,每一个企业家都特别勤奋,特别努力,拼命的想把公司做好。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差距这么大?有那么牛的公司,也有这么失败的公司?很多人说是不是宏观环境,或者是整个行业不好。但是奇怪的是,就是同样的宏观环境下,同样的行业背景下,不同企业的差异仍然很大,这里面是一些什么样的原因,有什么规律总结吗?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永远是这个比例,永远是有失败的、有平庸的、有优秀的、有明星的,为什么不能符合当时的预期?我希望通过达晨的样本,通过我们的经验总结出自己的规律。我有一个原创的公式: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是各有各的不同。成功的企业必须是具备一些共同的因素,全部具备了才能成功。失败的企业,只要这里面有一个因素具备了,你就失败了。大众创业是要非常小心的,企业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大量的民营企业的存活率是非常低的。成功的企业到底要同时具备哪些因素呢?根据我个人的判断,我把所有的达晨系的成功企业家弄一个图谱,反复看,天天看,这些人都长得一样的。我有一个算法,不断的修正这些算法。我现在看一个企业,我跟你谈一个小时,了解一下就大概知道你能不能成功,为什么?因为我已经有不断修正的办法,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因为我看多了,见多了,成功也见多了,失败也见多了。他们是不是长得一样呢?中国古代有个话叫“相由心生”,你的外表是由你的内心表现出来的,你的气质是一样的。这些人的外表可能五官不一样,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气质,有共同的成功气质,就应该成功。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些共同特质?第一,'唐僧式'。肖冰将此类特质总结为四个词,意志坚强、目标远大、心无旁骛、勇往直前。第二,'刘邦式'。特质为善于组建团队,优势互补的合伙人队伍。第三,长期成功看人品。肖冰将其总结为低调而谦逊、诚信(做的比说得好)、热爱家人、家庭幸福、身体好。第四,情绪平稳、气定神闲、心胸宽广。肖冰一句话总结道,'创业是一场反人性的修炼之旅,成功的企业家是真正的男人。'除了上述特质,肖冰认为,企业家还要足够专注,至少在企业上市前集中全部资源在核心业务上。'坚定的‘不多元化’、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难、专注不是万能的,不专注是万万不能的。'肖冰说。把达晨系最成功的三个项目拿出来看:现在市值最高的三个企业,一个是分众传媒、一个是网宿科技、一个是爱尔眼科。爱尔眼科市值360亿,开了差不多200多家医院,它是唯一一个IPO上市的民营医院。爱尔眼科虽然做得这么大了,但是占据中国眼科市场的比重不到10%,中国的市场太大了,眼科还有巨大的空间,所以选择还是关注点只做眼科,市场上有很高的溢价,因为很专注,这个公司的股票几乎没跌过,一直往上走。网宿科技上市到现在市值增长了30倍,现在是500亿的市值,最高的时候600亿,我们当年是无法想象这个公司的,当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公司,甚至是非常一般的公司,这么多年就专注做一个业务,利润也做了差不多10亿,我们投的时候利润才3千万左右,增长了这么多。但是他还是集中做这一个做大做强。分众传媒,在美国上市的时候,江南春当时收购了几十个公司,进入了无数的行业,后来他把那些全部砍掉了,那几十个收购的公司全部砍掉了,回归到他核心的楼宇广告,现在看起来非常正确,他利润30亿,还在增长,市值1000多亿。商业模式简单清晰,不复杂,基本上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如果半天都说不清是干什么的,这个企业肯定不是成功的公司,而且商业逻辑也是特别符合常识的。这些企业家坚定不移的抓住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只要看看前十强的市值,市面上很多机构说投了多少独角兽公司,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达晨从来没有提过这个事情,其实达晨有34个公司现在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我们的估值是可流动的,可变现的,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的估值。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很多人垢病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我的结论是,中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最好的上市市场。它有问题,但是对应了另外一面,我们的中小企业的估值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们的中小企业上市以后的市场流动性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的中小企业每年上市的家数是全世界最多的,所谓的独角兽公司很多在海外是没办法上市的,甚至上市以后的估值可能是现在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企业抓住了这个有利的一面,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迅速的做大了自己。另外一些企业家就选择了另外一面,都跑到海外上,海外是很容易上市的。所以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从来没有犹豫过,在中国上市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在第一时间规范,第一时间汇报材料,努力和监管沟通,锲而不舍地上市,这可能是重要的因素。 另外,在商业模式上,要简单、清晰、单纯,符合常识、符合逻辑。 坚定不移的抓住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不动摇,比如,网宿科技选择创业板上市,上市时市值21亿元,目前达510亿元。要持续创新能力,形成差异化,不断扩大优势。平庸甚至失败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首先是有创新能力。这个话听起来很朴素,如果我们的企业,你的企业和其他的同行企业没什么差异,是同质化的,是一样的,在这个社会上,在各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肯定是没有生存能力的,肯定是打价格战的,又大又不赚钱的。一定要和别人有差异化,和别人不一样,可能是在技术上不一样,可能是商业模式上不一样。创新是无所不在的,不一定是很高大上的,什么IT技术、软件研发,可能公司里的每一点一滴都可以找到你的创新点,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形成你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什么说失败的企业,平庸的企业对达晨来说也是失败,你的投资投完了之后不死不活的、最后可能把本收回来,对我们来说也是失败的。因为我们的预期都是很高的,期望你成为伟大的企业,明星企业,结果你变成特别平庸的企业,虽然没死,但是对我们来说也是失败的。这些企业我们觉得是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第一,节奏错了,轻、重、缓、急、加、减,企业没有掌握好这些节奏,在融资、研发、申报上市等关键节点失去了节奏。第二,学我者死,也就是说创业公司不要盲目学大公司。而且肖冰认为,中小企业多元化没有成功的,因此'勤奋不聪明的结果却可能是失败,撑死的比饿死的多,融资成功后切忌盲目扩张。' 第三,目标不要不切实际,'试图挑战BAT的几乎都快死了,先努力活下去,再成为伟大企业。'同样,对于商业模式复杂不清晰的,需要回归常识、回归理性。 企业家的性格弱点——性格即命运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还有不团结。有的销售团队集体出走,企业就完了,主力的销售团队走了,一起都不干了。还有的企业,有很多的PE,有的PE就是大股东,告上法庭,搞得你死我活的,互相查帐,结果业务也停了,也死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团结,肯定是在内部很难成功的。产业大变局今天的主题是产业的大变局,我认为在过去的三五年里,中国的传统产业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我们传统的比如说消费行业,原来那些很风光的消费品,现在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不行了,为什么?消费的主力人群变了,变成80、90后。宝洁、娃哈哈的销售大幅度下滑,传统的那个市场突然变天了。新的所谓的网红,电商等等乱七八糟的红红火火的,80、90后消费的是新东西,我们跟不上他们的消费节奏。制造业前所未有的面临着冲击,成本上涨,基本上就没利润了,原来有利润的现在都没利润了,顶不住,因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不够。我们的实体店被电商冲击,移动互联网重构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过往的三五年,这种压力是巨大的,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达晨三五年前投的公司压力是巨大的,因为当时投的现状是很好的,后面要转型谈何容易?成功的是少数。最近三年投的企业都非常好,因为这个企业已经是变了,成长起来的创业公司,不存在转型的问题,企业就是新公司。因为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局,原来不适应的那些人要重新改变很难很累。当然也有个别成功的转型突围的,也有不少,也让我们感到比较振奋,我们的企业家还是特别的聪明,特别勤奋的,还是有希望的。你不变就死了。另外是盲目的跟风转型,一下子互联网+,一下子O2O,把自己传统的那一块优质的东西全部放弃了,推倒重来,也死了。本来日子过得还行,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好,但是还可以活下去。一下子把自己搞死了,这种也有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案例。我老是想一个事情,企业家为什么总是有一个盲区?不管是特别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失败的企业家,每个人在过程中都是要交学费的,我们看到的企业家义无反顾的、热血沸腾的沿着一条死路往前冲。但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盲区,没有一个神仙是创业的过程中一点学费不交的。这个中间是不是及时调整了,又活过来的,还是说一下子一条路走到黑就走死的。所以说企业家一定要灵活面对这些事情,要突破自己,不要固守,要相信自己不是万能的,你不是那种什么都正确的,你要抱着这个认识。同时要做很多的学习,今天我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思考机会。要学什么?更多的要学失败,不要学成功,学失败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学习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是成功学太多,看到大量的介绍企业是怎么成功的,特别是带着光环的传奇性书太多,企业家被迷惑了。我在市面上看到那些书,没有看到一本书是介绍失败的,我看到的书全部是讲这些企业怎么成功的。其实我们这个行业是最有条件来说的,VC行业是这样,规律是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藏着,每个人传出来的都是那几个成功的案例。每天VC在台上讲的都是成功的案例,讲得天花乱坠,失败的东西没有人总结,大家也不愿意碰,不断的交学费,重复的失败,同样的失败重复出现。因为我们有大数据的基础,我们会总结出很多案例,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这种机会跟大家多交流,把我们达晨系的投资成功率提高,失败率降低。创业非常不容易,大家愿意创业,这个事情就特别值得敬佩,失败是特别可惜的,失败也是特别难受的。希望大家都成功,绝大部分都能成功。对于企业家性格弱点,肖冰也将其分为几类。第一,过于强势或过于弱势、感情用事、情绪化、过于文人气质关注情怀。第二,对资本运作过于热衷、过于有主见、过于犹豫不决。第三,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甚至卷入高利贷、民间互保,肖冰也警示企业家要慎用杠杆。第四,内乱。团队之间、股东之间闹分裂,'利出一孔、力出一孔',但团结才是赢得胜利的唯一法宝。第五,被降维打击,没有应对能力,肖冰认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家都戒盲目跟风转型。而这样的案例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比比皆是,比如,在行业剧变前束手无策、被动挨打,移动互联网对诸多商业模式重构下,传统制造业升级突围乏力,这也导致诺基亚、柯达等昔日的巨头陨落。第六,没有及时调整转型,比如项目型,没有及时转型为产品型、平台型;周期型没有抓住拐点、利用周期。最后,肖冰建议,企业家要突破自我认识盲区,'不知死,焉知生'从失败中学习尽量少交学费,提高创业成功率。'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肖冰说。